咨询热线

13926596645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完整光路系统与信号处理流程揭秘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完整光路系统与信号处理流程揭秘

更新时间:2025-09-09      点击次数:1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路系统与信号处理流程是其实现高精度金属元素检测的核心,其完整流程可分为光路传导、原子吸收、光谱分离与信号转换四大环节。
  光路传导阶段,光源系统采用空心阴极灯,发射出与待测元素对应的特征波长光束(如铅元素发射283.3nm特征光)。光束经反射镜折射后进入原子化器,此过程中光路通过准直镜调整为平行光,确保能量集中传输。
  原子吸收阶段,样品在原子化器中被转化为基态原子蒸气。当特征光束穿过原子蒸气时,基态原子选择性吸收特定波长光,导致光强衰减。例如,铜元素检测中,基态铜原子会吸收324.8nm特征光,使透射光强降低。
  光谱分离阶段,衰减后的光束进入切尔尼-特纳型单色器,通过1800条/mm高精度光栅进行衍射分光。单色器仅允许待测元素特征波长通过(带宽可调至0.1nm),有效排除其他波长光干扰,确保检测特异性。
  信号转换阶段,光电倍增管将透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增益可达10⁶-10⁷倍,可捕捉微弱光强变化。电信号经模数转换后输入计算机,系统依据朗伯-比尔定律(A=KCL)计算吸光度值,其中A为吸光度,K为摩尔吸光系数,C为样品浓度,L为光程。通过标准曲线法或标准加入法,最终得出样品中金属元素含量。
  该系统通过光栅分光实现高选择性,结合光电倍增管提升检测灵敏度(火焰法检测限达0.004μg/L),可精准测定地质样品中40余种元素,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及冶金分析等领域。